

为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动思政育人工作走深走实,2025年6月12日下午,上海立达学院成功举办思政课程优秀案例评审会。副校长祁焱华、教务处处长焦中明、教务处副处长王婷婷、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杰、副院长向东平,以及来自各二级学院的专家教师担任评委。19位来自不同学院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案例申报与展示。
评审会伊始,艺术组会场主持人教务处处长焦中明与非艺术组会场主持人副处长王婷婷分别阐明了本次评审会的重要意义。会议旨在全面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遴选、汇聚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优质参考范本,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切实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随后,19位申报教师按会场分类严格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了限时8分钟的案例教学汇报。教师们精心准备,围绕各自学科专业特点,生动展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

评审环节严谨规范。评委们依据统一的评分标准,重点围绕“政治方向与价值引领”、“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创新特色”以及“教学实效与反思”四大核心模块,对每位教师的案例设计、现场展示及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和量化打分,并依次进行了针对性点评。点评既充分肯定了申报案例在思政元素挖掘深度、教学方法创新性、价值引领实效性等方面呈现出的亮点与特色,也精准指出了在案例逻辑构建、特色凝练、理论深度及推广可行性等方面存在的提升空间,并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为教师们进一步完善案例、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提供了宝贵指导。

评审会最后,与会领导进行了总结。艺术组会场教务处处长焦中明在肯定本次评审会成效时强调,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优秀案例的培育与推广至关重要。他要求教师们深刻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行自然融入,避免生搬硬套。在案例撰写和教学设计上,要精益求精,突出特色与创新点,注重教学实效和学生反馈,真正打造出能示范、可推广的精品案例。

在非艺术专场总结环节,主持人、教务处副处长王婷婷结合评委点评和汇报情况指出:非艺术类课程覆盖面广、学生基数大,其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学校整体育人质量。她强调,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必须具备“三性”:一是 “精准性”,即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融合要精准、自然,避免“两张皮”;二是“实效性”,教学设计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和价值认同的提升,要有可观测、可评价的成效体现;三是“可推广性”,案例应具备清晰的实施路径和可复制的经验,便于在同类型课程中推广运用。她鼓励教师们根据评委意见认真打磨案例,使之真正成为教学实践的标杆。

本次思政课程优秀案例评审会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方式,有效搭建了教师交流互鉴的平台,激发了教师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对推动学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育更多优质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