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上海立达学院教务处组织2025年市级重点课程申报指导培训会。邀请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兼教务处处长缪园教授和上海杉达学院教务处长侯晓静教授为指导专家。副校长祁焱华、教务处长焦中明、教务处副处长王婷婷、申报市级重点课程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焦中明主持。

本次评审会,共有6名老师参加。各课程负责人围绕课程基本情况、师资团队、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和预期效果等内容依次进行了汇报。

侯晓静教授首先从申报文本上对几位老师申报课程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她表示,老师要充分理解申报书各个版块对内容的要求,每个版块的描写,既要体现出课程的特色和已有的成果,也要体现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具体来说,课程建设基础应对课程的情况进行提炼,从课程历史沿革出发,描述课程已有的资源建设、师资团队和成果;课程内容需注意行文逻辑的贯穿,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细分版块,前后逻辑要一一对应。

缪园教授从评审专家的角度出发,提醒大家,要了解课程评审这个“游戏规则”,要遵循不同赛道的课程申报类型的规则。从近两年课程申报类型发生的变化,看出课程申报的导向。申报书体现出的课程特色,是评审专家的关注的重点。这个特色,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内容和课程建设规划的方方面面,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贯穿始终,实现逻辑的闭环。AI+是近两年课程申报的热点,在教学改革上,要切记口号多、落地少,体现AI融入实际教学的成果产出。

评审结束后,教务处长焦中明首先对两位专家的到来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并提醒各位课程负责人,无论是否推荐申报市级重点课程,每一次交流都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希望各位老师珍惜每一次汇报和指导的机会,不断优化自己的课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副校长祁焱华也对两位专家的指导表示了感谢,他强调,课程建设要以一流课程为最终目标,对标“两性一度”开展建设。申报书作为市级重点课程申报的唯一文本,非常重要,从格式调整到文字撰写都要精心打磨。同时要善用、巧用图表,精炼文本内容,提高申报成功率,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